《易经》预测事物的理论基石——普通全息学

文/董恒宇

         所谓全息,初指全息照相术,是一种光学照像的新方法。在显示形象方面有独特优点。它和照相术不同,全息照的“像”不是物体的“形象”,而是物体的光波,即使物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只要照明这个记录,就能使原始物体“再现”。全息图贮备子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显现。故有“一张全息价值图等于一千张照片”之说。
         1980年,张颖清在内蒙古工作时,发现了第二掌骨的全息穴位分布,明确提出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继之,又提出“全息胚”“泛胚论”等概念。所谓全息胚,昌生物体上处于向着新整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胚胎。全息胚在生物体是全息分布着的,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真正的全息胚是能够发育成新整体的全息胚。所谓“泛胚论”即指生物体的每一个全息胚都具备有发育成整体的全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可发育成新的个体。也就是说,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整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陈传康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开创性地提出“普通全息学”。
    普通全息学目前有三点起码的结论:
    (一)部分能映射整体。即部分可以通过子系统的全息元映射整体的特征。因此,我们只要把系统的特征分别加以考察,区别全息元的层次反映性,即可据此推测出相应不同级别整体的特征。
    (二)时段可以映射发展过程。可以通过时段的特征分析,区别那些具有反映发展过程全息元,据此可重建历史发生和预测未来。
    (三)四维时空域或多维抽象“域”要映射统一形成过程。即个体发育,正好反映生物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成过程。
    普通全息学的这三个结论,正是解释《易经》为什么能够彰往察来,预先测后的元科学基础。
    每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深层问题,都与宇宙的起源相关。目前得到普通认可的宇宙诞生模型是比利时的数学家勒梅特于1927年提出的大爆炸宇宙论,这个理论后又经美国物理学家加莫夫完善。大爆炸宇宙论的部分假说又为现代天文学所证实。该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一个原始原子——宇宙蛋。这个宇宙蛋突然发生了一次大爆炸,于是,宇宙诞生了。宇宙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
    宇宙蛋中包涵着现在世界的一切信息,大爆炸所形成的宇宙只是原有信息在没物质载体上的显化与演化。宇宙万物是由无穷多个包涵着全宇宙信息的“宇宙遗传因子”复制而成的。这种复制同一个人由一个受精卵子长大成人的过程和结果很是想象。
    宇宙的同源复制意味着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宇宙大爆炸前原始原子的复制品,而任一宇宙遗传因子中都存在整个宇宙的物质信息。宇宙万象不过是遗传因子不同的组合与它们某个层次上信息的隐、显变化的结果。因此,在宇宙中,从生命体到非生命体,时时处处都有整个宇宙的信息。这就是宇宙全息现象。
    陈传康教授把宇宙形成的大爆炸学说与易学相结合,得出如下结论:在宇宙发生过程中,先产生了“天”(天道攸长),然后产生了地(地球),再产生了生物和人类、人类又经历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在这一形成过程中,由于全息发生影响,使天道、地道、生(生物)道、人道具有共构的演变规律,即在全息发生中,天、地、生(生物)、人、社会都存在着一些反映宇宙全息的全息元。
    按易经的论断,天地人三道的流变规律,皆可简单以一定的象征符号与数字,即分为64卦和384爻的变化规律来描述。在统一形成过程中,各个分过程必然具有全息元和全息联系的同构。这种有相应统一发生背景的同构可称为共构。按易经的论述,用当代的自然科学来看,天地人三道在统一的共同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同构。这就解释了64卦和384爻的变化案例及其转化规律对天地人三道是共通的,这三者有共构的全息联系,才有共构的求解法则。
    《周易》认为宇宙和万物统一于“太极”,这种“太极统一说”有以下含意:第一,太级是宇宙的根源,是天地万物之母。“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传》)依据太极图和易学家对太极的解释来看,太极既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也不是纯粹空无的精神。太极的性质,与普通全息学所说的宇宙全息基因或种子是极为相似的。第二,太极在运动中产生天地和万物,这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原型有序的显化”是极为一致的。太极是怎样产生天地和万物的呢?易学家周敦颐作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太极图说》)太极产生“两仪”——即天地的过程,很象宇宙全息统一论所说的“宇宙奇点的展开”,或“原型有序的显化”。第三,宇宙的统一性不仅表现在太极是天地万事万物之母,而且表现在天地和万事万物中都包含着完满的“太极”。关于这个思想,很多易学家都有论述,尤以朱熹所论最详。如他在《太极图说解》中说:“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失。”第四,太极宇宙统一论也提示了宇宙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如邵雍在《要物外篇》中说:“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
    《周易》和宇宙全息统一论,在对宇宙和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规律上,有着共同的认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方面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它的宇宙全息重演律上。宇宙全息重演律的要点是,1、循环论。从宇宙整体上来看世界是处于永恒循环往复之中,否极泰来,泰极否至,物极必反。那种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向高级无限发展的观点是片面的,那只是局部现象。2、时间缩影论。任一子系统的发展过程是系统发展史乃至宇宙演化史的一个缩影,是其简略而又迅速的重演,并且子系统的构造模式是系统构造模式乃至宇宙构造模式的复写。3、空间缩影论。从微观一直到宏观的诸系统皆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也就是一逆归结构。“小宇宙”里浓缩着“大宇宙”,“更小宇宙”里又浓缩着“小宇宙”,层层包含,以至无穷。4、周期节律论。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现象,最高一级的周期重演,可以说就是产生——消亡这一周期。无限的宇宙,正是在一切有限事物的产生——消亡这一周期的不断重复中获得永恒的。5、最后的东西包含着最初的东西,反之亦然,最后的东西只是最初的东西的展开或现实形式,而最初的东西则是最后的东西的不发达形式或潜在形式,开端与结果全息。(见“既济”和“未济”卦)宇宙天体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易经》已经蕴藏了丰富的全息概念。一部《易经》共六十四卦,是个大全息,是中国六千年文明史的前半部的全息缩影,贮备着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全部信息。无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文化的演变史、进化史都无不缩演于《易经》。而《易经》中的每一个卦又是一个全息元,包含着整体全息的缩影。如乾卦、坤卦都可以说浓缩着全部《易经》变易理论的精髓。每一个爻,又是一个更小的全息部分,也贮藏着整体的信息。
    八卦是一个宇宙大全息,整体六十四卦系列是一个动态反映变化的全息图象。《易经》卦辞和爻辞之所以包罗万象,触类旁通就是因为具有全息性质。
    太极图、八卦图都是宇宙全息缩影图。浓缩着宇宙的重要基本规律,如宇宙阴阳运动互根规律,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及阴阳平衡规律,是宇宙运动规律的全息缩影。太极图、八卦图理论之所以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相吻合就是天赋有全息内涵。正如《易·系辞》所说:“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鸟瞰《易经》太极八卦理论,宏观、微观世界无所不包,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无所不备,实为“广矣、大矣”。

相关文章

三维世界 玄语雅居 玄妙论坛 留言板

《玄妙之门》 版权所有 信箱qqbbqqq@yahoo.com

QQ:19049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