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着,就是与人共存

                                                         文/王英琦

   人类天才有两种:一种彗星式,一种不老松式。

   彗星式:如尼采如拜伦如梵高。他们以超人的敏慧和孤独,以天才式的愤世嫉俗和“残酷激情”,最终没能赢得世俗社会的理解和接纳(他们自已也不屑),在世上匆匆掠过,只留下了一道耀眼的弧光----使人类精神蒙受无与伦比的损失。

   不老松式:如康德如歌德如伏尔泰。他们天才的智慧和坚韧,穿透人生的一切虚无和悲剧,以适应俗世为手段,以改造俗世为目的,最终不仅实现了自已的生存价值且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举伏尔泰之例。这个与卢梭同被法国路易十六认定为“摧毁了法国”的老鳏夫,有两句著名格言:“笑和让别人笑。”“思考和让别人思考。”

   这个平民出身的启蒙者,早年受尽了权贵显赫的凌辱。蹲过巴士底狱,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情敌加政敌唆使的流氓的棍棒的毒打……然而这一切,都未能摧毁这个摧毁者----这个伟大的“欧洲的良心”。他战而愈强,老而弥坚。或斡旋于皇帝,或韬晦于宗教,时而以《哲学通信》启迪民众,时而以《百科全书》召换同道。他用智慧、思考、笑声和理性为自由铺展了道路,最后亦实现了自已“消灭败类”的人生理想。

   这个不朽的人,尽管生前树敌甚多且不乏智者的弱点,死后却留下遗言:“宽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让我们相互原谅彼此的愚蠢吧,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倘一个人还未执迷到逸出正常的思维,他应该承认,人在本质上,就生活在一个偶然荒诞、极不完美的世界中。人既非宇宙的中心,又非万物的目的,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可怜的“物质斑点”,一个被限定了时空框架的有限生物。人不知人缘何而来世,也不知何时而离世。人的当下欲望,既不能达到满足,又不能没欲望。现世的苦难,不能用来世补偿,死去的灵魂,不再有超度的希望。人生,就是一个既上不了天堂,又下不了地狱的的漫长的“炼狱”过程。

   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的与互惠互存。个体中充满了了社会性,人性中包含着利他性。惟有社会才是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的惟一场所;惟有置身于人类,才能坚持对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

   立足于这一对立观点上的人类学本体论,能使我们在看待现实人生时,持有一份理性的宽容和谅解的心态,持有一种高蹈轻扬、波澜不惊的审美眼光。

相关文章

主页 聊天室 玄妙论坛 我要留言

《玄妙之门》 版权所有 信箱E-mailto:qqbbqqq@yahoo.com.cn

QQ:190492449